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康復的分享:九龍醫院


2013年11月21日

早前在一次定期覆診中認識了馬醫生,與馬醫生談及我的康復情況時送了一本我的“「半邊人」康復之路”一書給他。馬醫生瞭解過我的康復情況後,覺得我的康復經驗很有教育意義,值得與其他醫護人員分享,並相約今天下午5:30PM到九龍醫院,在一個由馬醫生主持有關康復的講座內,與一班醫護人員分享我的康復經歷。原來馬醫生是「香港康復醫學學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的前主席,對康復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今天的康復講座主要對象是一些醫生、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在短短的三十分鐘內我跟大家分享了我的心路歷程、康復過程、康復點滴、「壓手板」的正確使用方法和對中風病人手部康復的重要性…等等。最後我再三強調「先醫其心,後治其身」的重要,因病者如果時常懷著一顆絕望的心,對康復失去了信心的話,那有能力踏上康復之路呢?希望我的分享能為各醫護人員帶來一些新的康復資訊,助更多的病友早日踏上康復之路,於願足矣!



中風康復需要多少天?


2013年11月07日

「中風康復需要多少天?」這是一般中風病者和家屬最常見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兩天–今天明天」。不少病友病發後總是時常緬懷著昨天而忽略了今天和明天,腦海總是想著昨天的我是如何如何,終日埋怨上天何太忍,一下子便奪去了美好的昨天!本人中風初期也有這問題,對明天失去了希望,曾一度決意尋死而放棄了求生。幸好在「九龍醫院」留醫康復期間苦苦反覆深思了數天後,終於明白到昨天的一切已成為過去,終日怨天尤人也無補於事,與其回首昨天倒不如寄望明天。過往的一切已隨(中)風而逝無法挽回,明天要發生的事卻可從今天開始由我創造。心想一定要好好「把握今天,創造明天」,於是強逼自己每天勤做康復運動,後來更自創「中風康復100式」(請參閱「自我加班 -「中風康復100式」的誕生」一文)努力康復,最後得以痊癒。各位病友,我們大家都只有一個「今天」,但卻有許多個「明天」,只要好好把握「今天」勤做康復運動,將來便會有許多許多個美好的「明天」。到時如果有人問:「中風康復需要多少天?」相信你的答案也同樣是:「兩天–今天明天」!

請為他們祈禱!(三)


2013年11月05日(星期二)

過去多月應病友家屬和朋友的邀請,探望了十多位中風的病友,與他們分享我的康復經驗,鼓勵他們勇敢面對,早日踏上康復之路。在最近的探訪中,發覺年輕中風患者的比例較前幾年上升了不少,並以二十多至四十多歲的病者增幅最多。因這些病者正值壯年,同時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所以對病者和家人均做成重大的打擊。面對這些年輕的病友,首要工作是「先醫其心」,並以我的康復經驗鼓勵他們,助他們以正面的心態勇敢面對,及早把握首六個月的「黃金康復期」努力康復,盡早回復正常生活!

早前應病友的親屬邀請到「聖德肋撒醫院」(又稱「法國醫院」)探望一位年約三十多歲的男病友。原來這病友兩個多月前因腦溢血(俗稱「爆血管」)而中風,經兩次開腦手術後病情才穩定下來,現正接受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病者受到中風的打擊後,情緒開始變得負面,心態也變得十分消極。家屬眼見病者的情緒出了問題,在互聯網上搜尋有關中風康復的資料時,無意中找到了我的“「半邊人」康復之路”網頁,於是立即聯絡我,希望我以過來人的身份與病者分享我的康復經驗,給他一點鼓勵。在一個多小時的探訪中,發覺原來病者是一位學歷高(博士)而又十分明理的人。與他分享我的康復經驗時他顯得十分專注,尤其對我的電視和電台訪問特別有興趣,並提出了不少有關康復的問題,我也一一詳細的解答了。最後他很堅定地說:「日後如果我康復的話,我也要跟你一樣去探訪中風的病友,跟他們分享康復的經驗!」很高興看到他對日後的康復回復了信心,如果病者能及早把負面的心態,轉為正面積極,努力勤做康復運動,相信很快便會得以康復,回復正常生活的。離開時送了我的“「半邊人」康復之路”一書給病者和家屬以作參考,並祝他早日康復!

另一位探訪的病友,是一位只有26歲的年輕男病友,於兩個多月前因腦血管栓塞(俗稱「塞血管」)而中風。由於受損的位置在腦幹附近,所以病情比較嚴重,全身四肢癱瘓,不能言語,傷心欲絕。病者的兄長在互聯網上搜尋有關中風康復的資料時,無意中找到了我的“「半邊人」康復之路”網頁,於是以電郵聯絡我,相約前往探望病者。探訪當天上午相約病者的兄長在長沙灣地鐵站會面,一同前往「明愛醫院」探望病者。剛到達病房,正想自我介紹,病者的情緒忽然變得十分激動,放聲大哭,眼淚、鼻涕、口水流滿一臉,聞者心酸,可見病者的心受到傷害有多大!大家一面安慰病者,一面替病者抹去臉上的淚水,待病者的情緒穩定下來才開始跟他分享我的康復經驗,並鼓勵病者好好把握中風後首六個月的「黃金康復期」,每天勤做康復運動,以取得最佳的康復進度,這樣以後的康復路便容易走得多了。因病者年紀尚輕,康復的機會比年紀較長的病友也大得多,如果病者的心態能及早轉為正面積極,在「黃金康復期」內勤做康復運動,對將來的康復會有極大的幫助的。幸好病者的智力和認知能力均沒有受到多大傷害,雖然不能言語,但也懂得以眼神和點頭示意明白。握著病者雙手時,發覺病者雙手已回復了部份活動能力,雙腿也可作有限度的運動。於是即時教導和協助病者做了一些可在床上做的手、腰、腹、腿…等康復運動(「中風康復100式」中部份運動),並叮囑他的兄長每天探病時,多鼓勵和協助病者勤做這些運動,希望病者能盡早回復坐和站的能力,這樣才可離開病床重新開始學習步行,踏上康復之路。離開時送了一本我的“「半邊人」康復之路”一書給病者以作參考,並祝他早日康復!

最後一位年輕男病友年約四十歲,個多月前因腦溢血(俗稱「爆血管」)而中風,經開腦手術後病情才穩定下來,現正接康復治療。病者是一名基督徒,他的一位教友是我的相熟客戶,病者的太太通過這位教友聯絡上我,並相約前往「屯門醫院」探望病者。探訪當天上午,因病者教會的牧師將會駕車接載病者的父母往醫院探望病者,於是順道駕車到我家附近接載一同前往「屯門醫院」,免得我花時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節省了不少時間。到達醫院時,病者太太、親友和教友已在等候。由於探病時間只有一小時(十二時至一時),而每次只限兩人進入病房探望,於是由我和病者太太首先到病房探望病者。在半小時的探訪中,我以過來人的身份跟病者分享了我的心路歷程和康復過程,並鼓勵病者好好把握中風後首六個月的「黃金康復期」,勤做康復運動,早日踏上康復之路。離開時送了我的“「半邊人」康復之路”一書給病者、病者親友、牧師以作參考,並祝病者早日康復!

年輕的病友除了需面對漫長的康復期外,還需面對經濟、家庭、工作、事業、日後生活的改變…等問題,由於這些問題都不是短時間內可得到解決,對病者和家屬很容易做成巨大的壓力。本人中風初期也曾深深地體會過這種壓力,曾一度選擇以放棄來逃避!幸好最後想通了,明白到逃避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勇敢面對,不停尋找出路,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請參閱「心路歷程」一文)。於是下定決心,每天勤做康復運動,最後得以康復!
希望日後能多抽時間探望更多病友(尤其年輕的病友),與他們分享我的康復經歷和經驗,助他們早日踏上康復之路,助人助己,何樂而不為?「施」比「受」更有福,大家下次祈禱時請不要吝惜,為這些不幸的朋友禱告,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弟兄!謝謝!

(家屬的感謝咭)

職業治療師的話:「大腦中風後是怎樣康復的?」



2013年11月04日(星期一)
職業治療師:陳 剛

大腦中風後的康復是基於大腦可塑性概念Brain Plasticity)

中風導致腦部受影響部位腦細胞死亡,而死去的細胞不能正常工作,造成各種功能障礙,包括運動功能障礙、感知障礙、認知障礙、言語障礙、吞咽障礙、心理障礙等等。具體障礙因大腦受損位置不同影響有異,而大多數患者都有某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

大腦可塑性是指大腦發生結構和功能改變以適應環境的能力,大腦可塑性的主要機制是皮質功能重組cortical reorganization),其結構基礎是突觸可塑性及神經環路可塑性。突觸可塑性是指新的突觸形成,突觸重排以及突觸傳遞效能改變。大腦重新組織起一個功能細胞網路,實現功能重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認為腦損傷後的殘留部分,通過功能上的重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喪失的功能。要重新組建大腦綱路,功能重組,需要大量重複不斷訓練,才能達到完全康復。

大腦可塑性概念在中風康復的應用

一些研究者認為對患肢進程強化的有目標針對性的訓練能影響正常大腦皮質區域重組,促進功能恢復。因此,中風病人應盡早進行肢體活動訓練,尤其是患肢的重複不斷訓練。這些強化訓練可以加速大腦皮質功能重組的過程,可以盡快康復。

中風後職業治療師常用的康復治療技術

病人中風後職業治療師常用的康復治療技術是運動再學習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運動再學習法是一種運動療法,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運動功能的恢復訓練視為一種再學習或再訓練的過程。此法基於腦部的可重塑性,相信末受永久性損害的腦部組織可取代已受損組織的功能,大腦功能可透過學習重組。這方法又應用了學習理論和動機理論,運動科學、生物力學、神經生理及行為科學等方法,在強調患者主動參與和認知的重要性的前提下,著重按照運動學習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再訓練,以恢復其運動功能。

運動再學習法強調早期訓練,早期練習可促進中風患者大腦的功能及早開始重組;運動再學習法強調訓練患側,避免只用健側不用患側;運動再學習法強調學習正常活動模式,並非異常代償運動模式;運動再學習法是啟動較多的運動肌肉單位和抑制不必要的肌肉活動兩方面組成,既要促進又要抑制;運動再學習法強調反饋,除了眼、耳、皮膚等外部反饋和本體感受器、迷路等內部反饋外,還包括腦本身資訊的發生,強調利用視覺和語言反饋;運動再學習法強調要把訓練貫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多練習與日常生活功能相聯系的動作和技能,為將來的生活自理做好準備。

運動再學習法的步驟,首先是觀察、比較與分析中風患者進行某個日常活動,例如穿過頭T恤;然後練習喪失的活動成分,例如不能提高肩膀到頭頂位置;然後不斷重復練習,達到可以提高肩膀到頭頂位置;最後將訓練轉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活動中去,例如把衣服放在衣櫃高處。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是為保證患者能將所學的運動技能應用於各種日常活動中。

中風患者成功康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保持正面的思想,克服種種困難。中風初期,很多患者都會情緒低落、自暴自棄、心灰意冷,擔心自己將來終生殘廢。負面情緒往往影響患者接受訓練的動力,大大影響康復效果。中風患者一定要樂觀積極面對中風,要知道中風是可以醫治,更可以痊癒,因為我們的大腦功能是可以透過學習重組。因此患者要有正面態度,要有勇氣和毅力,要有信心、決心、耐心、恆心去接受每天辛苦康復訓練,最後達到完全康復。

2. 盡早接受大量自主訓練。當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後,應該盡早開始訓練,早期訓練可促進中風患者大腦的功能及早開始重組。要患者大腦重新組織起一個功能細胞網路,實現功能重組,需要患者自主參與大量訓練。

3. 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在醫院或者治療室接受訓練時間有限,每次最多一個小時,應該想辦法在病房或者是在家居繼續訓練,最好是將訓練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日常穿衣、吃飯、梳洗、洗澡、上廁所、轉移、行走等等。參與這些活動應該盡量利用患肢,這樣訓練患肢的次數增多,效果更好,康復速度更快。

總結:中風患者要有正面的思想,積極面對逆境,努力接受大量自主訓練;更要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盡快促進大腦工能重組,最後可以達到完全康復。


衷心感謝:在康復期內幸運地遇上了多位專業而又熱心的治療師,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康復的知識,這些知識對我日後的康復有極大的幫助!職業治療師「陳剛」(Patrick Chan)是我在康復後期的主要職業治療師,負責為我設計各種康復運動和定期評估我的康復進度,使我獲益良多,終身受用!

十分感謝職業治療師「陳剛」(Patrick Chan)百忙中為各病友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詳細閱讀,必有所得!

(職業治療師「陳剛」(Patrick Chan)與本人)

物理治療師的話:「讓心與身一起康復」


2013年10月09日(星期三)
物理治療師:胡文心

被中風打垮了的心

中風在香港頗為普及,亦有年輕化的跡象;對很多病友來說,突然間失去活動能力,從本來照顧別人的角色瞬間成為被照顧者,心理上確實需要時間適應。

很多病友會不斷憤慨,天何以偏偏選中自己;有些人會痛恨自己沒好好管理健康有些人憂慮成為家人負擔,感到抱歉和無奈。更常見的是,想起餘生也許再也站不起,走不動,起居飲食也需要別人照顧,雖然接受了治療,但仍看不見預期效果,焦慮不安的心情由然而生;假如身負家庭擔子,心裡乾著急,卻又力不從心。有時候家人的關心照顧未帶來安慰,反而徒添壓力…

有些病友會自暴自棄,不願接觸外界,把自己看成廢人;有些因為瞬間失去自我掌控能力,失去生命方向,獨身無依的病友,更找不到康復的動力。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中風後病友的負面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帶著負面情緒進行康復猶如未解纜的船,令人裹足不前。每每見到憂鬱的病友哭泣慨嘆,擔心康復無期,其實正正就是病友負面的心情延誤了進度,導至自己越發焦慮和情緒低落。亦遇見一些病友明明進步了不少,卻仍自怨自艾,因為康復進度與自己的期望有明顯落差。

遇到此類病友,總提醒他們大部份中風病人都會回復,因為人類腦神經系統網路可以經學習重新建立,只要他們懷著樂觀的心情和信心投入鍛鍊,積極跨越各種關卡,大部份病友都可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最終把自己治好的,就是病友自己的心,就如柏拉圖的名句:「先醫其心,後治其病!」信心和正面的心態就是康復的催化劑。

先醫其心,後治其病

研究和臨床經驗發現,同樣的中風腦部受損嚴重程度,抱著希望和目標的病友,總比憂鬱和焦慮的回復得快,康復效果亦較好,需要的康復時間亦較短。

到底病友可如何調整心態,以心作為良藥?

首先可以試試承認自己只是暫時失去部份能力,並不斷告訴自己活動能力將會恢復,相信自己會逐步改善;信心是康復的基礎,也是推動人克服困難的動力。

然後是認清現有的能力,例如自己步履穩定程度或步行耐力,作為據點,以便與治療師共同建立合理的康復目標。定期檢討自己的能力,亦有助了解進度。

康復過程裡,病友需要不斷學習自主能力,猶如嬰孩成長一般需要循序漸進,故建議訂立短、中、長期的康復目標,例如短期目標為能在家中獨立走路五分鐘,中期目標為能獨自從家居走到公園活動十五分鐘,長期目標為能自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工作間;訂立的目標必須要明確,並且要合理而可完成。有了康復目標,自然會令人集中心神,朝目標的方向邁進。

訂立目標後,下一步是考慮和安排行動,例如運動鍛鍊、服藥和其他治療的時間和內容,具體地寫下並實行,建議用日程模式記錄下來,亦可嘗試以按時響鬧裝置定時提醒及確定完成。

訂立目標的同時需預計一下,朝向目標當中可能預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到真正遇到困難時,自然較易處理,壓力也相對減輕!復康期間感到過於疲累,或擔心自己的鍛鍊不足夠這現象很常見,可請治療師給予意見;另外部分病友會憂慮經濟環境不足以支持醫療費用,或需要照顧家中幼兒,可預早告知醫護人員轉介社工評估,也可令人更安心康復。另外很多長者會擔心自己給家人添加負擔,試試多和家人溝通,並積極進行訓練,當逐漸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時,自然減輕家人壓力。

定時回顧康復進度是很重要的,當部份目標達到時,可稍稍犒賞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從而增添自信,成為日後康復的強心針;假如目標未能達到,也不用氣餒,可調整康復計劃和目標,鼓勵自已再次出發。

開放心靈和其他病友分享自己的康復心得,幫助他人,也會發現自己更有力為己奮鬥,建議參加中風病人自助組織,如醫院辦的或香港復康會附屬的新健社,也可在覆診時與其他病友交換心得,助人自助,將得益不少。

後記:我的病人完成康復療程時,常常跟我道謝;其實我心底裡也暗暗佩服他們的毅力,並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在生活理所遇到的挑戰遠遠超出我教導他們應付的,而他們為自己付出了的點滴經驗也成為了日後指導其他病友的教材。他們的成功,亦給予其他病友一個典範,讓他們看見,懷著信心和毅力,康復是指日可待的。期待分享各病友成功康復的經驗和喜悅!


衷心感謝:在康復期內幸運地遇上了多位專業而又熱心的治療師,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康復的知識,這些知識對我日後的康復有極大的幫助!物理治療師「胡文心」(Annie Wu)是我在康復後期的主要物理治療師,負責為我設計各種康復運動和定期評估我的康復進度,使我獲益良多,終身受用!

十分感謝物理治療師「胡文心」(Annie Wu)百忙中為各病友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詳細閱讀,必有所得!

(物理治療師「胡文心」與本人)